每個關係都是一面鏡子,清楚的反映出你的每個面相,事實上,若沒有關係存在,我們也無從知曉自己的存在。親密關係是所有關係中最能令我們學習和成長的,因為親密關係能讓我們更加地看清自己、認識自己,但親密關係也往往是最令人沮喪和無力的,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被親密關係綁死了,無法做真實的自己,也無法使對方了解自己的心意,然後彼此都動彈不得。
無疑地,每個人都希望獲得關心和關注,也喜歡給予關心和關注,這是人類的天性,我們不能抹滅這些;然而在我們渴望獲得關心與關注時,我們必須很小心覺察,渴望獲得關心與關注的源頭,是出於恐懼還是出於愛?同樣的,在我們給予關心與關注也必須很小心覺察,渴望給予關心與關注的源頭,是出於恐懼還是出於愛?恐懼往往被隱藏在善意的愛之中,連當事人都無法察覺。
出於恐懼的關心,無論是獲得還是給予,都只會越來越少,直至枯竭。你獲得的越多其實是害怕越多,你害怕萬一這樣被在意的感覺有天不見了怎麼辦,萬一你所愛的人不再關心你怎麼辦,萬一他將注意力放在別的人事物身上而冷落了你怎麼辦;因為你的害怕,你便開始幻想出一些情結,落入一種被害者的幻想之中。如果你清醒的看見自己心智的意圖,事實將再明顯不過,你真正關心的不是對方,而是關心對方對你的關心。如果他給予的關心你覺得不夠,你會不高興,如果他給予的關心不是你想要的,你也會不高興;說來說去,你只是將自己的愛隱藏在自私之下,你在意自己的感受遠大過於對方的感受,你關心自己也遠大過於關心對方。
出於害怕的給予也並無二致,你的給予往往只是想捆綁住對方,你給予的關心是由於害怕失去他,怕對方不遵從你的意願,怕對方脫離你的掌控,你其實是以愛之名行脅迫之實。只要是出於恐懼的關心,必然會導致對方離你越來越遠,你的關心使他窒息,不讓他自由,不承認他的完整性,那麼最後對方唯一能做的只能是遠離你的關心,去尋回自己的空間、自由、完整性。
若然關心與關注的源頭是出於愛,那只會越給越多,從不匱乏。出於愛的關心從不問回報,只覺得給予本身就是無比的滿足,除了分享不再多要求什麼;這樣的關心也從不強迫別人接受,如果對方不願接受自己的關心,你會給對方無限的祝福,希望對方獲得真正想要的。獲得出於愛的關心的任何人,不會感覺任何束縛,不會害怕虧欠了什麼,反而會激發自己更想給予的心願,更願意將自己擁有的無條件分享出去。這些發生是必然的,因為愛的本質就會產生喜悅、熱情、分享和自由,所以當你一感受到真實的愛時,這些古老但熟悉的感覺會立刻被喚醒,你的心會在你的腦之前產生反應;愛只會於心中存在,愛一直在心中沈睡著。
每個人都可以馬上轉換親密關係,這是現在可以立即發生的,不必等到未來,愛也只可能在當下發生,無法在未來發生,未來只是心智產生的幻覺。愛是感受而非概念,概念活在時間之中,感受卻不依靠時間存在。我們可以現在就轉化已經麻痺的親密關係,只要我們清醒的觀察自己內心,觀察內心對於親密關係中一切習慣的態度、一切僵固的模式,只要我們願意開始這麼做,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舊有觀念將會連根拔起。你的覺察之光將照亮那些親密關係的陰暗處,連觀念本身都會在真實的愛之中消融,轉化為實際的行動。此時你將明白,觀念無法存在於真實的愛之中;頭腦無法理解愛,愛會產生自己的行動,你只需要讓心跟著愛行動,剩下的愛會自己完成。
請感受這個真理,出於害怕的關心,將會滋長出更多害怕,出於愛的關心,將會滋長出更多的愛。如果我們能開始轉化親密關係,那麼所有的關係都會跟著轉化,這是由於打的最死的結已經被你鬆開了,剩下的便很容易迎刃而解。我們對所有人會抱持更深的體諒與關懷,我們讓真實的愛開始在心中滋長,寬恕與慈悲也會在心中滋長。我們在內心種下寬恕慈悲的種子,你的清醒與專注便是水與養分,這棵大樹將不斷生長,實機成熟時自會結出豐盛的果實。
eye of creation 5
圖片來源 www.artofchi.com
eye of creation 5
圖片來源 www.artofchi.co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