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11月 30, 2012

迷失也是一種方向


我們的社會不鼓勵探索自我,我們喜歡一切看起來都是規律有序的,教育灌輸給每個人的價值觀就是要守規矩,不要當個脫隊的人,不要離開常態的路線。如果你是個標新立異的人,你會感受到別人無數異樣的眼光,在你沒有什麼作為之前,別人會對你冷眼旁觀、冷嘲熱諷;如果你做出了什麼成績,別人會說「我早就看好他會成功的」,如果不幸你一直沒有什麼成績,別人又會說「看吧,早就說他會失敗的」。


這就是我們的社會,一個只會錦上添花而不願雪中送炭的社會,一個集體被小我掌控的社會,所以我們什麼都不缺,就是缺少愛。如果你願意讓心靜下來觀察自己、觀察別人,其實一點都不難發現人類的社會早就病了;或許從有文字記載歷史以來,人類社會就沒有健康過,相較於大自然中的其他物種,我們是最不健康的。我們發動戰爭,殘害自己的同胞,不關心別人的死活,只為了獲得自己的利益。每個人心中都直覺明白,如果多幫助別人多分享,這社會就會變得更好,分享與幫助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,但我們從小的教育卻不斷在扼殺這樣的天性。主流教育的價值觀不允許我們做自己,因此我們從小就學會心裡想一套,嘴巴說一套,行動又是另一套;每個人都是某種程度的精神病患,有某種程度的失憶症或精神分裂。

星期四, 11月 08, 2012

當正面思維變成一種催眠


我們的社會似乎很鼓勵正面思維,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,想法要正面點,別那麼悲觀,老是想到事情不好的一面;或者說負面思維對你沒有幫助,你最好轉化自己的負面思維,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正面、有影響力的人。於是,我們好像漸漸變得不敢透露出負面的想法,深怕別人會說自己太負面了,好像負面是個過街老鼠,人人喊打,負面思維的人好像是有病一樣。


近來流行的吸引力法則也加劇了這種情形,吸引力法則說,你的信念創造你的實相。於是大家很怕讓自己變得負面,深怕負面思維會為自己吸引來負面的實相,陷在負面的情境中受苦受難。其實大多數人完全誤解了正面思維的意涵,也完全誤解了吸引力法則的意涵,不過這誤解一點也令人不意外。只要看看人類的歷史就知道了,我們的心智扭曲了多少真理,然後有心人士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,又更加運用這些扭曲的恐懼來創造權力,控制群眾;真正讓我們被控制的不是外在的任何勢力,而是我們那被恐懼扭曲的心智。

星期一, 11月 05, 2012

生活不是一種投資


朋友們,人類活在一個極度量化的世界裡,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種統計數字,這些無所不在的數字告訴我們應該要吃什麼、穿什麼、做什麼、從事什麼,好讓我們的生活過的更美好,或者更像個樣。觀察你的一天吧,從早上起床開始,你進行的所有活動,比如看電視、聽廣播、上網閒逛、講手機,這些活動給了你多少資訊,多少數據?這些資訊、數據對你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?


一個人只要稍微留心自己的生活,便不難發現你幾乎沒有一天在真正生活,你只是在生存,或許連生存都談不上,因為真正的生存是接納生命而非擔心生命。你看那些花、草、魚、鳥的生存姿態,他們不會擔心明天是生是死,不會擔心明天是晴天雨天,他們只是全然地活在這個當下;而你只是讓別人告訴你該如何生活,所以你才會淪為生存。我們的生活過度使用心智,所以我們的世界才會變成這麼物化和量化,過度使用心智的結果,就是每個人看起來都像是正常人,但實際上每個人都處在精神錯亂的邊緣。

星期三, 10月 31, 2012

知識使你無知


人類是相當重視知識的動物,我們深信,是知識使人類與眾不同,是知識使人類比其他動物來的高等,因為我們可以運用知識來改變環境、改善生活、發展文明、革新科技。是的,表面上我們的確看起來比其他動物要聰明,因為人類有文明、科技等別的動物做不到的事,那麼實際上呢?


知識從來不可能帶給你真正的改變,知識從來不可能帶給你真正的知曉,相反的,知識會帶來一種你以為自己已經改變和知曉的假象。知識帶給你的是種概念的產品,你用你的頭腦、心智去把玩這個概念,把概念拿起來前前後後、裡裡外外的端詳一番,然後你說我懂了,原來真相是這個樣子;實際上你什麼也沒弄懂,因為知識讓你錯過了真相。知識是心智的產物,心智的產物有種十分明顯的特性,會讓你的自我膨脹,會讓你覺得自己與眾不同,覺得我懂得比別人多,別人都是笨蛋,因為他們沒有知識;如果你碰到比自己更有知識的人,你可能會慚愧會崇拜,甚或會惱羞成怒覺得那個人沒什麼了不起,只不過懂得比我多一點,我在其他方面懂得一點也不比他少。

星期五, 10月 26, 2012

靈魂伴侶的意義


愛情故事似乎是人類故事中最歷久不衰的一種,因為愛情故事有我們內心深處最渴望被滿足的一種感覺,那就是不完整的孤獨感;所以我們才這麼沈醉於和某人陷入愛河,渴望找到內心深處的那個靈魂伴侶,並且以為那個人會為我們帶來生命的完整與救贖。然而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,除非你先從自己內在找到了完整與救贖,除非你能看見自己就是完整並獨一無二的生命奇蹟,不然沒有人能帶給你這份完整和救贖,你誤以為那別人能帶給你的東西,其實只是你心智投射的幻影罷了。


伴侶的陪伴對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,伴侶往往能帶給我們深層的滿足感和安全感,伴侶就像個錨,幫助我們能安穩的定在人世間浮沈的大海中;也因為如此,我們跟伴侶相處時必須更加小心,不要讓互相支持的信賴感,變成互相連累的依賴感。信賴感是伴侶間分享生命的基礎,根基在兩個完整獨立的生命個體上,你必須先從自己的生命中找到完整的安全感,才能與伴侶互相分享彼此的完整。如此你與伴侶就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,你們的完整豐富了彼此的完整,安全感會加倍的鞏固,生命能量也會加倍的充沛。如果你跟伴侶間存在的不是信賴感而是依賴感,那就會演變成一場從開始美好甜蜜到相互不滿的戲碼,就如同大多數的愛情故事般。

星期三, 10月 24, 2012

不討喜也是一種討喜


觀察人類行為,偶像崇拜一直都存在人類的歷史長河裡。我們很容易接受某個我們以為比自己偉大的人講的話,奉為圭臬並為之辯護;我們很容易對某個對象投射出救贖的感覺,那是一種覺得自己只要變成對方,然後生命就會變得無限美好或完整的感覺。一般人可能會希望自己變成某個有錢有勢的人,或是變成自己心目中的偶像,而一些在靈性上探索追求的人,可能會希望自己變得像佛陀或耶穌一樣的睿智與慈悲。


然而請你明白,如果你不能安住在自己之內,那麼無論你變成誰,做了什麼,擁有了什麼,都無法帶給你真正的平靜與喜悅;相反的,那些外在附加的東西,只會使你更加迷惑與焦慮,因為你更深深地陷入自己以為是什麼,實際卻什麼都不是的幻影之中。你不需要去討好世界,你不需要成就什麼,你不需要變成什麼人,因為這些都是不可能的。心智總是不斷如此催眠自己,去變成某種你所不是的人,或是以為你要有所成就才能被人看見和認可,你就陷入了與自己的幻影交戰的困境;你在跟一個自己幻想投射出來的情境作戰,而你也永遠不可能會贏,除非你能發現這一切都是心智的幻覺,惟有你從幻覺中清醒才能終結這一切。

星期一, 10月 22, 2012

能夠獨處才能夠分享


人類是群居的動物,人與人的互動會帶來溫暖與感動的力量,我們都習慣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與人分享,其實我們都忘了,自己本身才是一切能量的源頭。觀察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吧,你是否害怕孤單和自己相處?你是否有事沒事就想找朋友排解寂寞?你是否喜歡交朋友但實際上是擔心沒人在乎你?你是否常呼朋引伴的相聚但心裡總是覺得空虛?如果你有這些表現,那恭喜你,因為你跟大多數正常人一樣不正常。


我們都患了一種害怕獨處的病,這種病最顯而易見的症狀就是你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,不願傾聽你的內心渴望告訴你什麼,因此你外在行為看似正常,實則病的不輕,活像個行屍走肉。我們總以為要一群人才是有人陪伴,事實並非如此,你的內心一直在陪伴著你,尤其是你跟自己獨處時才能深刻感覺到內心的陪伴。你的內心是如此不離不棄地安靜陪伴著,所以你很容易就忽略了;你的內心是你最忠誠的朋友,它總是傾聽你的想法、煩惱、快樂,不論別人如何不認同你,你的內心總是支持你,給予你祝福。